科学家们利用NASA的中子星内部成分探测器(NICER)在国际空间站上的有效载荷绘制了一个质量为太阳10倍的黑洞周围的环境图。尼斯探测到了最近发现的一个名为MAXI J1820+070(简称J1820)的黑洞发出的X射线光,因为它消耗了一颗伴星的物质。X射线波形成“光回波”,反射黑洞附近旋转的气体,揭示了环境的大小和形状的变化。黑洞可以从附近的恒星吸走气体,进入一个被称为吸积盘的物质环中,该吸积盘在X射线中发光。在这个圆盘上方是日冕,这是一个在高能X射线中发光的亚原子粒子区域。天体物理学家想要更好地了解当黑洞吸积其伴星物质时,吸积盘内缘和日冕的大小和形状是如何变化的。如果他们能够理解恒星质量的黑洞在几周内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他们就可以揭示超大质量黑洞是如何在数百万年内演化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它们所在的星系的。一种用来绘制这些变化的方法被称为X射线混响映射,它使用X射线反射的方式与声纳使用声波绘制海底地形的方式大致相同。科学家们估计,在1万光年外,日冕垂直收缩了大约100到10英里--就像在冥王星的距离上看到蓝莓大小的东西缩小到罂粟种子大小一样。